新聞

2020年1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孔聖堂中學 - 2020年11月
非一般教育 培育未來棟樑
「作為教育者,不是要學生成就自己的理想,而是成就學生理想。」
孔聖堂中學 楊永漢校長
孔聖堂中學創校60餘年,秉承校訓「孝梯忠信、禮義廉恥」,除傳授知識,同樣着重培養内在人格,全面發展學生的「德行、知識、生活」,進而成為一個良好公民。楊永漢校長藉著教育趨勢轉向,重新檢討學校發展,訂下三大發展路向,包括「教學新常態」、「早著先機」及「國際交流」,幫助學生開拓國際視野,豐富學習經歷。
教學新常態 科技體藝自學
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為香港教育界帶來衝擊,孔聖堂中學在推行網上教學之餘,也關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精神健康。楊校長直言:「停課多月,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已經昇華到日常生活之中,不再局限於學校裏。」除了日常網上課堂以外,班主任會定時與學生通電話以了解學習情況,也會加強與家長的溝通,一同留意學生的情緒健康。而在復課後,學校著眼於學生的學術及體育發展。楊校長指出:「在現時瞬息萬變的全球教育趨勢,本地教學亦需要作出改變。因此,本校將於本年度集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,讓學生從不同渠道汲取比課本更寬更廣的知識。」在暑假期間,老師特意把每個課題的學習重點製作成簡報,學生能夠随時溫故知新。學校也透過申領政府資助添置平板電腦等電子學習器材,期望讓全校學生都可以隨時進行電子學習,促進自學能力。與此同時,學校也積極舉辦不同活動,例如滑浪體驗活動和全方位學習日,全校師生會分組進行不同活動,全面促進身心發展。在知識傳授方面,孔聖堂中學以儒家思想為教學中心,而學生要先立品,其後求知。學校設有經訓班和星期六國學班,所有學生熟讀經典篇章。從中了解儒家思想,學生在充滿儒家文化氣息的學習過程中,能夠在潛移默化下成為既有道德責任,又能自我管理的世界公民。
早著先機 實踐理想 參與不同學習活動
與此同時,學校也積極為學生升學做好準備。教學團隊會為每位學生定制其學習歷程檔案,讓教師、家長及學生都能夠全面了解學習能力和水平,從中訂立學習方向。學校更邀請不同國家,包括内地、台灣、英國等地到校舉辦升學講座。學校更主動與海外大學聯繫,與部份大學達成口頭協議,為畢業生提供多元升學機會,發展路向寬闊。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步伐,社會形態亦愈趨多樣化。因此,學生的未來發展路向將變得多元化,而孔聖堂中學亦以經驗實踐的方式,幫助學生盡早訂立升學就業目標。學校為高中學生提供不同範疇的實習機會,學生可在長假期間到酒店、科創企業、體育機構實習,包括香港欖球總會、物理治療所、新樂酒店等,讓學生了解職場生態和工作性質,定下未來目標志向。同時,學校亦緊貼時代進程,全面推動科技發展。學校更與無土種植機構Farmacy HK合作,在校推行無土種植計劃。學生在工作坊上學習無土種植的運作原理和相關機器的運行方法,繼而由學生自發組織進行種植活動。學生透過不同的實踐機會,啟發對創科的興趣,同時以自身所學回饋香港的整體發展。
與世界著名中學交換宿生 親身體驗不同文化
常言道: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」,孔聖堂中學提倡「一家精神」,與世界各地的學校結成姊妹學校,同時致力發展交流活動,通過與文化和語言背景各異人士的交流機會,讓學生成為一個完整、開朗、見識廣闊的人。以往學校都會安排多個海外交流活動、交換生計劃及世界學生會議,學生前往丹麥、德國、美國、英國等地體驗外國的學習模式,感受外地生活。與學校結盟聯繫的學校包括德國Stormanschule Arensburg、丹麥Odsherreds Efterskole、美國Mt Everett Regional School等著名學府。在過程中,學生需要全天候使用英語進行溝通,有效提升運用英語的語境和能力,學生能在短時間内大大提升英語能力。
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多個海外交流活動都被迫叫停。雖然未能親身到外地,學校也以海外筆友的形式,讓學生透過書信和電郵與外籍學生交流。學校也邀請政商名人到校進行演講,包括法國駐港澳總領事Mr.Eric Berti、愛爾蘭駐港澳總領事Mr. Peter Ryan、香港欖球總會行政總裁Mr. Robbie McRobbie等,旨在啟發學生思維,提升學習動機。楊校長深信學生通過國際交流可擴闊世界觀和胸襟,通過實踐成就理想。
體現「一家精神」 照顧學習差異
楊校長的教育理念是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關顧,而孔聖堂中學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,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,國際化氣息濃厚,學校因而推行多項學習支援,讓每位學生都可以學得更多。各個班級均採用能力分組模式進行課堂,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。而且,學校也推行跨科協作學習,不同學科如英文科、歷史科、通識科、視覺藝術科、升學及就業輔導組,以至閱讀組都會進行協作活動,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各科知識的能力,提升學習效益。
與此同時,由於學校集結了不同國籍的學生,英語自然成為校園內共通的語言,因而為本地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。英文課程專門針對香港中學文憑試的考試模式,教授實用的考試技巧。而在課堂以外設有師友計劃,以一位老師對兩位學生的形式學習,使英語能力較佳的同學能進一步提升語言能力。同時,學校亦另聘導師,為英語能力稍遜的學生提供課後支援,特別針對新來港學生;也讓高年級的外籍學生在教授低年級華語學生英語;又由高年級的華語學生為學弟學妹指導中文,形成朋輩間互相支援學習的校園文化,用實際行動體現「一家精神」的辦學理念。